当前位置: 满电-新能源汽车>现在谈自动驾驶降成本为时过早 3-5年后再说

现在谈自动驾驶降成本为时过早 3-5年后再说

霍弘伟2021-07-09 18:05:50加关注

我们对自动驾驶的渴望度过高,有些超过技术发展所需的时间积累。反观新能源市场,还没有完全实现“安全”和“量产”,我们又能怎样迫切希望自动驾驶技术大规模普及应用?

导语

7月7日-7月10日,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第四届)在上海举行,这也是继2020年因新冠疫情调整为线上举行后,国内外多家人工智能企业、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服务商首次线下展示成果的盛会。本次大会参展企业基本聚焦在金融、医疗、餐饮、交通出行、城市规划几大领域,这其中与交通出行相关的占据了大部分。

满电

交通出行领域,所涉及的人工智能技术及研发成果集中在面向C端的智能汽车(如上汽智己、荣威鲸等),面向B端的自动驾驶领域技术(小马智行、百度Apollo、AutoX等)以及城际交通技术解决方案(商汤科技等)。

满电

上汽智己LS7

满电

上汽荣威

和前几届智能大会相比,本次大会聚焦的领域更精细,有从宽泛到聚焦的变化趋势,同时与会者也更精准。笔者在现场观察到,在大会的现场,没有昔日车展媒体日出现的“大爷大妈看车团”、“一家三口逛车展”景象,这也足以说明人工智能在相关领域的专业度之高。

针对B端自动驾驶出行领域,一直以来对普通消费者有些距离,但又是大家经常提及的一个热点话题。他们的技术研发和突破,将会是对未来大众出行服务的最大贡献,他们的成果也直接决定了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进程。

满电

在此次智能大会上,笔者与小马智行副总裁、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宁,小马智行副总裁、卡车事业部负责人李衡宇进行了深入交流。

自身的定位是什么?

自动驾驶这个庞大的事业不可能由一家公司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做好,它涉及到上、下游各种各样的产业。目前的小马智行是一个技术为本的公司,以驱动技术研发为主。运用Robotaxi的平台,了解用户的反馈,探索出行场景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要求。同时,秉承开放的态度看待未来的合作,和专业的出行平台一起探讨更多样化的合作模式。

小马智卡的技术最主要是应用在货运和物流上,因此会和先进的物流商去保持合作。

现阶段会和有优势的主机厂深度合作,完成量产目标。只有形成成熟的量产规模后,才会真正找准自身的定位和角色。其实这对于现阶段所有涉及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来说,都是一致的。

自身的优势是什么?与友商的最大差异是什么?

 自动驾驶发展需要的投入非常大,它需要大规模高精尖人才来探索这个未知领域,它的“护城河”很高,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泛化来做的。这个市场目前远没有做到大家开始抢蛋糕的局面,而是真正的友商,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合作、人才、资本。

安全、足够安全,是以“量”为依据的

技术和优势不是吹嘘出来的。现阶段,唯一指标是到底有多少自动驾驶的车队、有多少驾驶里程的积累,用数字作为一个有说服力的参照条件。

对于驾驶者来说,在面对复杂路况时,人类会举一反三进行经验上的升级,对自动驾驶系统而言,它能够胜在高精度的复刻你能做好的事情,但对于智能的、举一反三的能力,各家的差异还是存在的。

满电

小马智行副总裁、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 张宁

小马智行在技术上被认为是老司机,很重要的一点是,在复杂场景下,技术的稳定性和乘车的体验感能够接近真人的风格和标准。张宁说,“在整个体感、舒适度、稳定性方面,我们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是比真人网约车司机要好。”只有到大家的技术都做不出区别,才说明这个行业真正成熟了。

今天90%-99%的自动场景都相对简单和泛化,看不出各家的差异,但剩下的1%,是最见功底的。所谓的安全、量产、商业化,就是要考验这1%,当有一万台车在路上跑的时候,绝不是比谁胆子大的时候。

现在的研发进展如何?落地实施的动作和面临的困难?

2017、2018年,小马在拓展ODD(Operational Design Domain设计运行域),这是一件相对漫长和痛苦的事情,因为每拓展一个新的区域都要处理一些没见过的场景,那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。但是,今天再来讲落地,小马会把一个城市拆成很多小的场景,当面对新场景时,如果能在已经落地的城市找到类似场景,推进速度就会非常快。

今天小马不断通过这个模式加强泛化能力。因为已经有无数场景积累,现在新到一个城市,冷启动的时间可能就在几周以内,之后就可以在这个城市安全地上路和运营。所以继广州、北京两个城市之外,今年下半年,全新落地测试的上海,对于小马而言,主要还是配合当地的法律法规,例如说,获取路测的牌照,或者是载客测试的牌照。未来拓展的新城市,对小马自动驾驶技术而言,并不是全新的未知领域,而是由多个成熟的场景模块组合而成的。

满电

下一代车规级系统将搭载Luminar固态激光雷达

如果说困难,就是一些极端的天气限制,比如东北的暴雪、夏季的冰雹场景,还需要实验数据积累。但暴雨天气、沙尘暴、常见的下雪天气,都已完成测试。另一方面就是其他交通参与者的非理性驾驶方式,会对目前的自动驾驶产生一定的影响,对于小马来说,需要极力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,做到比人类司机更安全,是他们的追求和目标。

只有做到安全、舒适、高效,才是自动驾驶的本质要求。

商用车领域的进展

满电

小马智行副总裁、卡车事业部负责人 李衡宇

李衡宇称,未来运输模式主要是两方面,一方面是能力,一方面是规模。小马会先致力于长途干线物流这个方向,然后再逐步再把系统应用到其他领域,比如说更为广阔的一些场景。除了干线外还有配送领域,也是有机会进入的。

干线物流的规模在物流领域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,是一个可以实现大规模市场的领域,所以小马选择这个领域率先去发力。

小马智卡用RA(Remote Assistance,远程协助)来解决商用车领域碰到的问题,因为其他企业提及的远程代驾或者控制对于商用车来说,有致命的缺陷,比如在长途运输中,一定会遇到网络信号差、隧道环境、极端天气等,寄希望通过云端接管,非常不靠谱。

小马的解决办法是,未来RA可能类似于客服中心,用人工观察和指导来解决一些长尾、非危机情况,人工配比可以慢慢增大,刚开始可能一人对十台车,随后逐渐增加到上百台,这部分成本也会越来越低。

怎么看对手?

针对日前百度和 Arcfox的自动驾驶汽车成本控制在48万元的消息,张宁称,需要站在整条产业链的角度上评判,是否做到了可靠性、控本增效的目标,如果是,对生态而言,是利好消息。但如果产量不足以达到相应的规模级,依旧停留在几百台的层级,很难让人对这个事情充满信心。在3-5年后,当量产规模达到万台的级别,那么现在的生产成本一定是可以大幅度下降的。如果今天刨除车本身的成本,大概一个司机一年的人工成本(一万美金左右)可以节省掉的话,市场是可以接受并可以盈利的范围。

所以首先是要做到技术可量产,因为一旦上量,技术出问题,就是安全隐患,这个一定要杜绝。另外就是车规的一致性,这个上万台的产品一定要保持绝对的一致性。

现在看48万元这个价格,以目前来看有点难,未来3-5年,应该是可以实现的。

写在最后:

在1个小时的沟通环节中,张宁、李衡宇反复提及的两个词是“安全”和“量产”,想必这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两个要素和目标。没有安全,自动驾驶将无从谈起;没有量产,所有的话题都将是纸上谈兵,终究都是昙花一现。

或许是我们普通人对自动驾驶的渴望度过高,有些超过本身技术发展所需的时间积累。反观新能源产品这个对消费者贴合度更高的市场,还没有完全实现“安全”和“量产”,我们又怎能迫切希望更高阶的自动驾驶技术大规模普及和应用呢?